时间:2022-09-06 17:59:14 | 浏览:2737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通讯员 番宣
万博商务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事登记主体超万家;南大干线经济带热火朝天、蓄势待“飞”;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四,经济增速位列全市前列……
作为“华南智核”和“湾区门户”,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释放出澎湃活力。
“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经济发展平稳向上加速奔跑
发展是第一要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就在不久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番禺区交出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成绩单”: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5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全省(3.3%)、全市(4.0%)水平,增速排名全市第三,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稳”“开好局”。其中,作为区域发展重要支撑的第二产业表现突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03.32亿元,同比增长7.8%。
近年来,番禺区全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平稳向上、加速奔跑的趋势。2020年GDP达2278.28亿元,同比增长4.1%,总量及增速分居全市第四和第三;2021年GDP达2653.91亿元,同比增长9.0%,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四。
目前,番禺区内已形成了4个发展组团和发展片区,分别是广州大学城、高铁新城、市桥传统片区、莲花湾片区,已基本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电子设备、珠宝首饰为代表的全产业链。
“根据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的谋划部署,番禺区正全力建设南大干线经济带,沿着新建的区域交通主动脉——南大干线,布局了广州南站商务区、长隆万博片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番禺汽车城等多个重大发展平台,集聚了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的优势,将成为未来番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番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十四五”,番禺区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GDP突破3000亿元,力争进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
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创新创业“智核”梦工厂
创新是第一动力,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番禺区坚持创新引领,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区建设,广州大学城“智核”功能不断凸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番禺区拥有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大学城等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并建设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等多个创新重大平台。
2021年,番禺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区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营收476.9亿元,增长13.2%。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希音、小鹏汇天、探迹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榜》。天物新材料、九尾科技、乐摇摇科技等15家企业入选广州市“独角兽”“未来独角兽”“高精尖”企业。新增卓远科技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面向未来,番禺区将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在广州大学城和南岸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创造更多空间承载创新创业产业。聚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区和世界一流大学城,实施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双轮驱动,一体营造集聚创新创造创业的生态林,联袂打造具有湾区影响力带动力的创新创业一流苗床、一流平台,把广州大学城人口集聚地打造成人才高地和创新创业的“智核”梦工厂。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 从“人口大区”迈向“人才强区”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事业兴,人才集聚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
近年来,番禺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筑巢引凤、聚才引智,立足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致力构建人才双创优质生态圈。
一方面,番禺区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常态化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重大项目专题会议,先后出台以“1+4”产业人才政策、“番禺人才生态30条”为代表的政策文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同时,番禺区在重点人才领域不断突破。番禺区进一步健全校地企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联合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区内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等5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广州市智汇谷人才联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20年番禺常住人口总数达到265.84万,排名全市第二,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近90万,人口吸引力强劲。15—59岁人口占比为78.13%,排名全市第三。
近年来,番禺区加快构建人才优质双创生态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