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正在征求社会公众的《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显示,广州市番禺区25个老地名被列入入该名录中。市桥、化龙、石楼、沙湾,莲花山、大夫山、小谷围,余荫山房、何氏大宗祠,礼村、官桥村、柏堂村、思贤村,广东仲元中学。...
市桥、化龙、石楼、沙湾,莲花山、大夫山、小谷围,余荫山房、何氏大宗祠,礼村、官桥村、柏堂村、思贤村,广东仲元中学……近日正在征求社会公众的《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显示,广州市番禺区25个老地名被列入入该名录中。根据相关规定,列入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将严格限制其更名,同时运用挂牌、立碑等形式宣传相关历史文化。
地名是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脉保护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州文脉,广州市民政局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地名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和广州市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等资料,会同广州大学和各区民政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旨在通过对这些老地名、历史地名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莲花山。
列入本名录(第一批)的地名共有556个,其中不少是人们耳熟能详、具有广州特色和代表性的老地名、历史地名(历史上使用过,后因行政区划变更、自然地理实体消失或者城市建设等原因消失的地名)。根据其主要功能和历史特点分为政区区片、云山珠水、名胜古迹、千年商埠、传统村落、红色印记、近代遗迹、老街老巷、交通运输、科教文卫10类。每个词条的释文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及其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重在反映其文化属性、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化龙潭山村。
按照国务院行政法规《地名管理条例》以及广州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列入地名保护名录的地名将严格限制其更名,同时运用挂牌、立碑等形式宣传相关历史文化。周边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时合理派生使用,已经销名或者消失不用的在地理实体原址重建或者迁移时视情恢复使用等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沙湾。
《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作出明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名可以列入地名保护名录:
一是反映广州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二是与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或者著名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相关,具有纪念意义;
三是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名。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地名及其来历、含义、历史沿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把这些见证和记录了广州政治、文化、地理等历史演变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喜怒哀乐的“活化石”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成为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彰显精神的永固部分。
记者翻看该名录了解到,番禺区一共有25个老地名被列入该名录:
一、政区片区:
(一)市桥;
(二)化龙;
(三)石楼;
(四)沙湾;
二、云山珠水:
(一)莲花山;
(二)大夫山;
(三)小谷围;
三、名胜古迹:
(一)余荫山房;
(二)何氏大宗祠;
(三)南汉二陵 ;
(四)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
(五)莲花城遗址;
四、传统村落:
(一)礼村;
(二)官桥村;
(三)柏堂村;
(四)思贤村;
(五)南亭村;
(六)北亭村;
(七)汉溪村;
(八)三善村;
(九)紫坭村;
(十)潭山村;
(十一)沙湾北村;
(十二)大岭村;
五、科教文卫:
(一)广东仲元中学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怀宇
【实习生】李琦儿
【作者】 刘怀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